查看原文
其他

语音的故事(八十一)| 朱晓农:语音与联想(连载)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2

由于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的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体谅!


广义地说,上一章中谈到的语音的象征作用,也是通过联想进行,不过,在具体运用象征作用时,往往是下意识、甚至无意识的。例如“美眉”的“低高”升调的象征作用,在运用之初是无意识的。但上面提到的“美眉”通过“美丽的娥眉”被联想到“美女”(编按:“美眉”来自“美丽的娥眉”乃望文生义,其真正的来源为闽南话的“妹妹”,闽南话“妹”重叠后后字读35变调),则是一种有意识的联想旁推。本章内我们就来看这种我们头脑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思维活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联想来繁衍滋乳新概念是我们民族,实际上是演绎法出现以前所有民族的文化中的常规“推理”——如果也能叫“推理”的话。咱们再来看些例子。

首当其冲——朱晓农上中学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有一次写学习心得,他“首当其冲”地写道:“文化革命战鼓擂,红卫兵首当其冲,大破四旧……”他爸爸看了对他说:“应该是‘红卫兵’一马当先。”

“首当其冲”的意思是“首先受到冲击、第一个被打击”。可把他理解为“首先”的,已经不是中学生朱晓农一个人的事儿,有无数多的文章中都是这么理解、这么使用的。例如网上有篇知识青年的文章,说:

 

支持西部教育,我首当其冲。

【他用得跟知识青年的朱晓农一样,得改为“我一马当先”。】

 

最近网上还有篇知识分子的文章,《中国白领要破产,中国人正在上的四个大当》,也是这么用的:

 

   而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快速腾飞。但旧的体制并没有完全更改。各种重要行业依然施行的是政府垄断机制在运转。如:银行,金融,冶金,能源,信息,运输,医疗,教育,土地。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不可能对这些东西进行全方面的改革开放。但到了今天,垄断经营所带来的矛盾日益突出。首当其冲的就是房地产。由于我国的法制不健全,尤其是金融以及改革领域里出现了各种失误导致房地产节节攀升。随着房地产的增加以及外来人口向大城市集中…

 

作者的意思当然不是“首先受到冲击的是房地产行业”,因为“房地产[还在]节节攀升”,他的意思和当年朱晓农一样,是说“首先是房地产,他由于垄断经营而矛盾日益突出”。又如下面这篇剧评中的“首当其冲的”,也应改为“首先”:

 

   剧中还启用了许多听起来十分不伦不类的台词,首当其冲的就是曹操说陈宫的那句:“要杀便杀嘛,何必犹豫,搞得自己很痛苦。”

 

同音词影响到南南北北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地方送礼都不能送钟,因为“送钟”和“送终”同音。上海人探病不能送“苹果”,因为在上海话中苹果”bingku“病故” bingku 同音。过年打碎碗盘,老人们马上念念叨叨:“碎碎平安,碎碎平安”——讨的是“岁岁平安”的口彩。过年吃“年糕”,年年高升。考试前吃“”,上海早点有一种“定胜糕”,不怎么好吃,却常常让家长给孩子吃,寓“一定胜利”,谐“高”中。韩寒说他上学时同学之间喜欢互送杯子,因为“杯”子代表一“辈”子。“真不想,十年后的今天回想起来,你送了多少杯具【悲剧】给自己中意的人啊。”

(配图:枣生桂子,寓意“早生贵子”)


这是民间的“风俗”。你还别说,咱们的风俗习惯大概有一多半建立在同音联想上。结婚了,要撒上红枣、花生、桂圆、莲子。为什么呀?因为那是美好的祝愿,咱们中国人的宗教是“祖先崇拜”,是祭祖。这种宗教就要求多子多孙,那才能显得祖先能生、有能耐、能够繁衍昌盛。所以咱们对婚姻最美好的祝愿就是“早生贵子”,撒上“(红)(花)  (圆莲)”。有的地方婚礼上两个新人从火盆上跨过,这就是传统的“过火盆”。“火”红红火火,象征以后生活红红火火。火烧的旺旺的,谐人财兴旺。——就是淳朴的风俗,建立在同音联想上的风俗习惯。

类似的婚庆风俗在新形势下还有新发展,而且要成规模了。这些天不断有报道说,10月10号那一天举行婚礼的把登记处撑爆了:北京据说有10万多对新人选在这一天结婚。海外也凑热闹,悉尼有1000多对华人在这一天登记结婚——讨的都是那同音好口彩:“十月十号”就能“十全十美”!那么,已经结婚的以及还未准备好结婚的,是不是就会为错过这吉时良辰而抱憾终身呢?当然不会,在2010年10月10日10点10分那一刻,北京还举行“千人接吻”活动,留取浪漫慰平生。



重庆渝中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一对新人于2022年2月22日领证后合影留念

这种发展是不会有尽头的。估计到2222年2月22号那天结婚的可能数以百万计了,那是“双双对对对双双”!当然中国人耐心没那么久,也许2012年2月22号就风行新风俗了,也许明天就风行,也许2月2号也行——有时还真搞不明白,这算是民族想象力丰富呢,还是贫乏?

渐渐地,淳朴的风俗进入了商业领域。先是香港、然后广东很多地方盖住宅楼,“4”楼被取消了;或者跳过了,过了3楼就是5楼;或者改称“3A”楼——这是因为“4”sei和“”sei在广东话里音近。风气所及,连北京的有些楼宇,也没有“4”楼了,可北京的“4”sì跟“死”sĭ 不完全同音,声调不一样啊。但谁让这是风气所及,而这风气就是深植于咱们脑海深处的同音或近音联想。

上海闵行欧暇-地中海酒店的楼层标识(以5代4)

顺着这风气继续往下、或者往上走,连政策决策了都跟着民俗走了。不过,这也挺好的,算是父母官顺应民俗民心民意吧,是人性化管理的表现。比如海南省有关部门颁发车牌号取消了“4”这个数字,谁开车愿意跟“”挨边啊。

(民间忌讳的车牌号)

最不可思议、或者说最神奇的竟然是奥运会开幕选在8月8号8点零8分8秒,那又是建立在广东话基础上的广东“同音联想民俗”对我们的全民文化、对我们政治大事所作出的丰功伟绩:“8”与“”近音。这样的决策的确大得人心,上下和顺,人民拥护,顺理成章,和谐命题。还可以进一步联想旁推,因为我们体育大发,也就经济大发,也就国运大发,也就……但要是谁敢提出7月4号7点4分开幕,那一定会被指责为别有用心,因为“7”“4”“去死”近音(十三道辙儿里“去”和“七”是可以押韵的)。甚至还会被指责为“卖国贼、汉奸”,因为7月4号那是头号敌人的生日。别以为这是个假想的例子,年龄大点的会告诉你,40年前如果你杀猫,是有反革命嫌疑的。

(民间忌讳的车牌号)

无独有偶,海峡的另一边绝不落后于这一边。2008年台湾选举大战,民进党正副候选人是谢长廷和苏贞昌,一开始叫“谢苏配”,但马上改为“长昌配”,因为在台湾的民间普通话中没有翘舌音,翘舌音都发成平舌音,所以“谢苏sū”与“谢输sū”同音,这那输得起啊。而改成“长昌配”后,那就是“长久昌盛”的口彩。别小看这口彩,他还真影响咱们中国人的思维、行为、和社会运作模式。

网上有条花边消息,说是有位联想高手,买了台二手车,车牌号是“1674”。他的一位朋友不知趣,说那车牌号不吉利,明摆着就是“一路去死”。高手听后那个难过、郁闷啊!干啥都没了心思。他思前想后,挖空心思,极尽全力地去联想,不管多远,滋乳繁衍总能连上的。竟被他琢磨出了____

 

   “1674”不是“一路去死”,而是“一路去发”!

 

什么理由啊?怎么推出来的?

原来“4”不是“1,2,3,4”,而是 do-re-mi-fa-so-la-ti ,是音乐简谱的“斗来咪发”的“发”!“一路去发”啊!开着这车上路心情多舒畅。

别笑话这位联想思维高手,他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化身。他的所思,他的这些个想法,是历代圣贤们慷慨激昂、抑扬顿挫,讲高深道理时推理成立的基础;他的所为是历来行事的依据。或者更应该反过来说,圣贤们同样的联想推论,能够被历代中国人民接受,关键在于圣贤们的思维方式同样“多来咪法”,不对不对,不是“法”,是“发”。圣贤们想人民之所想,思人民之所思,更重要的是,用和广大人民群众一摸一样的同音联想,以及由此孳乳繁衍出来的种种天然联想,去得出合乎人民群众心意的结论——所以,实际上是我们人民自己创造、或者说选择了我们的圣贤以及圣贤教诲。

 

同音联想是汉人最坚实的思维基础,也是宣传煽情最有效的口头武器。对GDP盲目增长不满意的人就叫他“鸡的屁”。咒人“就死就要死”就写上“94914”。5月20号是结婚好日子,因为“520”谐“我爱你”。一、二、四方面军长征都到了会宁县,就是红军“会”师,人民安“宁”。广告或网上还有:

 

   鸡()不可失【卖鸡广告】

   做女人“”好!【内衣广告】

   百衣()百顺【熨衣广告】

   中央一套【计生广告】

   (千)变万化【刘谦在苏州表演魔术时的广告语】

   可口可乐【原来的英文名Coca-Cola 根本没有中文名那种美好联想义】

   宝马,奔驰【同样,BMW和Mercedes-Benz 毫无情趣】

   人生就像一个茶几,上面摆满杯具(悲剧)【文学情趣】

   玉米【歌手李宇春的歌迷,“玉”谐“宇”,“米”谐“迷”】

   钢丝【演员郭德纲的粉丝,“纲”谐“钢”,“粉丝”本身就是fans 的借音词】

   梨花体:诗人赵丽华写的诗歌的体裁,“梨花”谐“丽华”。

   羊羔体:湖北官员诗人车延高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他的旧作《徐帆》《刘亦菲》被网友翻出,戏称为“羊羔体”,谐“延高”。

   (时)来运转【据网上消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耗资500万元,又一说1300万元,搬迁一块400多吨重中的巨石,据领导们说是“为了石(时)来运” “转”!】

   网上流传的搞笑段子:愚民同乐;植树造零;白收起家;勤捞致富;择油录取;得财兼币;检查宴收;大力支吃;为民储害;提钱释放;攻官小姐……

   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糖高宗、苹什么……物价高企下的百姓这么说。

 

同音联想还不够,还要通过孳乳繁衍出更多的联想——

留学人员从海外归来,简称“海归”,同音联想到“海龟”,再繁衍出反义的“土鳖”。然后是没完没了的“海…”。

 

   海带:谐音“海待”,指海龟中“暂时”待业者(案:这样的“暂时”用得很滥,成因很哲学、或者很官僚,咱们另外谈)。

   海鲜:海龟中活得光鲜者。

   海星:海龟中的明星们。

   海藻:谐“海找”,海龟中忙于找活儿干的

   海草:不值钱的意思,比喻海龟中那帮学历不高、找不到好工作的人。

   海参:“参”shen谐“生”sheng,“生”是“生手”的简称,指的是没什么工作经验的海龟学生。

   海根:留学毕业后当地找到工作,扎根海外的不归者。

   海派:由海外的机构、公司派遣回国,担任其驻华办事处的代表或管理人员。

   海泡:“泡”就是“泡”那儿,耗在海外。指那些留学已经或接近毕业,有意回国但又对国内局势难以把握而感到左右为难,就这么“泡”在留学地的人。

   海鸥:海鸥飞翔于大海上,在大洋两岸来回飞。比喻那些还不算彻底的 “海龟”,常常在国内和海外来回飞的人。

 

最近国内在进行人口普查,善于发掘问题的网民们去比较美国的人口普查,发现了很多不同。比如美国的问卷比较简单,只有十个问题,而中国的问卷看晕你。又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马局长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登记动员视频会议上要求,普查对象则要按时如实提供普查所需资料,不得拒绝或者阻碍入户登记工作。而美国人口普查网页上注明“Note that the census taker will never ask to enter your home”(注意,普查员绝不会要求进你的家门)。而最有趣的是,一个最普通也最重要的问题,美国的普查员用英文问,一个来回就够了——

 

   “How many people live in this household?”

   “One.”

 

但轮到中国人口普查员用有点蓝青的普通话来问——你不能保证所有普查员都能说标准普通话吧?更有甚者,你不能保证所有被普查者都说标准普通话吧?——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咱们的统计数据那么让人揪心——

 

   “请问您家里是几口人?”

   “是一口人”

   “十一口?”

   “不是十一口,而是一口人。”

   “二十一口?”

   “不是二十一口,其实一口人。”

   “七十一口?不会吧?”

   “不是七十一口,就是一口人!”

   “九十一口?”

   “对了,就是一口人。”

 

你不得不自我佩服咱们中国人的智慧和幽默,建立在同音联想上的智慧和幽默。

 

同音表义达致极点的是赵元任那篇被认为“只能看,不能读”的游戏文《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通篇92个字,用的竟是同一个音shi,不计声调。读的时候只有 shi~shi~shi~shi升高高降……这样的旋律变化,当然不知所云。所以只能看,不能听。

上面我们看到同音联想这种我们头脑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思维活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联想来繁衍滋乳新概念是我们民族,实际上是演绎法出现以前所有民族的文化中的常规“推理”——如果也能叫“推理”的话。其他民族当然也有类似的联想,只不过不如我们那么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

 

   讲英语的澳大利亚人,最近他们的女总理吉拉德剪短头发露出大耳垂,谁知成为漫画家和媒体关注点,以致有人建议说,吉拉德领导的“工党”,应该改名为“耳垂党” 。工党 (Labour Party) 和耳垂党 (Lober Party) 能联想到一起,全靠labour 和lober发音相近。

   又如有个美国姑娘受不了主管Spenser先生的气,愤而辞职,辞职信写在题板上。最后把他骂成 dispenser,谐disposal 音,拐着弯儿骂上司是处理品,是垃圾。

   朱晓农和沈家煊等人翻译了《语言导论》(Introduction to Language),原文有那么一句“If you watch a side view of an X-ray (that's -ray, not -rated!) video of someone's tongue moving during speech…”,中文原译为“如果侧面观察某人说话时舌头活动的X光(是X光,不是X级!)录像…”。编辑时把中文括号中的忠实翻译的字句去掉了,为什么呢?无非是英语原文在打趣,而中文译文既看不出调侃,还平白多了个“X级”的“污染词”! 英文之所以能打趣,无非是利用了 ray 和rated的近音联想。后来中文加了两个字:“如果侧面观察某人说话时舌头活动的X光录像(是X光录像,不是X级录像!)”,调侃劲儿就出来了。

 

当然,英语世界远不如汉语能发挥得那么淋漓尽致,因为他们的同音词远远不如我们那么多。

更为接近于我们的也许是我们的近邻日本,例如,我们因为“四~死”近音而忌讳“四”,他们也有数字忌讳,像 “六”他们就不喜欢,因为日语里面“六”和“碌碌无为”的“碌”谐音。他们也不喜欢“九”,因为与“苦”音近。为什么日本人有最多的技术翻新,在技术方面移植能力特别强,亦即联想能力强呢?那是因为他们跟我们一样,汉语和日语中同音字或同音词太多太多。同音词多的环境中,想不进行同音联想都难。

 

(原载《叫我如何不想她——语音的故事》,朱晓农、焦磊著,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一版)


供图:甘于恩  网络

(配曲:英文歌LONG LONG AGO)

本期编辑 |彭旭城

本期审读 |彭旭城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推荐

语音的故事(七十七)| 朱晓农:擂鼓进攻,鸣金收兵(连载)

语音的故事(七十六)| 朱晓农:“淒淒慘慘戚戚”与“十八相送”:诗人和音乐家的直感(连载)

语音的故事(七十五)丨朱晓农:“大小”义与元音低高的相关性(连载)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感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